“液氨改尿素” 工业脱硝领域“安全替代”的典型案例
来源: | 作者:上海鲁源控制设备有限公司 | 发布时间: 2025-08-19 | 5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“液氨改尿素”通常指在工业脱硝系统(如选择性催化还原SCR或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)中,将原本使用的液氨还原剂替换为尿素的过程。这一改造的核心目的是降低安全风险(液氨为易燃、有毒的危险化学品),同时利用尿素相对安全、易储存运输的优势。以下从背景、技术原理、改造关键、经济与合规性等方面详细说明:

一、改造背景:为何从液氨转向尿素?

液氨作为传统脱硝还原剂,存在显著安全短板:

  • 高危险性:液氨属《危险化学品目录》中的2.3类有毒气体,泄漏易引发中毒、爆炸(与空气混合爆炸极限15%-28%),运输、储存(需高压储罐)、使用过程中安全风险高,企业需投入大量资源满足安全监管(如重大危险源管理、应急预案等)。

  • 监管趋严:随着安全环保法规升级(如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》),液氨储罐被列为重大危险源,企业安全合规成本(审批、监测、保险等)持续增加。

尿素则具备安全优势:

  • 低危险性:尿素为固体,无毒、不易燃,储存(常温常压仓库)、运输(普通货车)风险低,不属于危险化学品。

  • 政策鼓励:多地明确鼓励“液氨改尿素”,以减少危险源,提升本质安全。

二、技术原理:尿素如何替代液氨?

液氨与尿素的脱硝本质均是通过还原剂(NH₃)与NOx反应生成N₂和H₂O,但尿素需先转化为NH₃,这一过程通过“水解”或“热解”实现:

1. 尿素水解

尿素在催化剂作用下与水反应生成NH₃和CO₂:

  • 条件:需140-190℃温度、催化剂(如铝硅酸盐、金属氧化物)。

  • 设备:水解反应器、蒸汽加热系统(提供热量)、催化剂床层。

2. 尿素热解

尿素在高温(600-800℃)下直接分解:
(异氰酸),随后HNCO水解:

  • 条件:高温由燃烧器(燃油/燃气)加热空气提供。

  • 设备:热解炉、燃烧器、尿素喷枪(将尿素溶液喷入高温气流)。

三、改造关键:从液氨到尿素的系统调整

改造需围绕“尿素制备→分解→氨气输送”重构系统,核心包括:

1. 尿素储存与制备系统

  • 储存:固体尿素需设专用仓库(防潮、通风),取代液氨高压储罐。

  • 溶解:固体尿素溶解为40%-50%浓度的尿素溶液(需溶解罐、搅拌器、过滤器,防止杂质堵塞管道)。

  • 输送:溶液通过输送泵送至水解/热解装置,需设置回流管路防结晶(低温易结晶,需伴热)。

2. 尿素分解系统(水解/热解)

  • 选型:水解适合有蒸汽源的场景(如电厂利用汽轮机抽汽),热解适合无蒸汽源或需快速响应的场景(如水泥窑)。

  • 布置:水解反应器需靠近脱硝反应器,减少氨气输送距离;热解炉需集成燃烧器、热解室,确保高温均匀性。

3. 氨气输送与控制

  • 管道:液氨为液态输送,尿素分解后为气态,需调整管道材质(防NH₃腐蚀)、保温(防冷凝)。

  • 控制逻辑:原液氨流量直接由NOx浓度调节,改造后需增加“尿素溶液流量→分解效率→氨气流量”的多级控制(DCS系统需升级,增加尿素制备、分解模块)。

4. 安全与环保

  • 安全:尿素储存无重大危险源,但需防溶液结晶(伴热、冲洗)、分解装置防超温(温度报警联锁)。

  • 环保:尿素分解产物为NH₃、CO₂,无其他有害物,但需控制氨逃逸(脱硝系统优化喷氨均匀性)。


“液氨改尿素”是工业脱硝领域“安全替代”的典型案例,通过尿素溶解、水解/热解系统改造,在保留脱硝效率的同时,显著降低安全风险,符合政策导向。改造需综合考虑技术路线(水解/热解)、初始投资、运行成本,并优化控制逻辑与设备维护,以实现安全、经济、环保的平衡。